2013年9月25日

觀察 | 窮得連自尊都沒有

  
 

  「他們思考貧富由誰決定?A、社會資源分配不均,B、靠雙手,C、命中注定。」


  早上起床(連假嘛,也不一定是早晨,總之在正午之前終歸屬為早上),一如往常開了電腦(或平板、或智慧手機)搭著早餐閱讀網路文章,大概就是所謂現代人愛說的小確幸,總之是一個ordinary holiday,呃我是說,我的。

  看到一篇題為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香港故事 窮人或是命中注定〉(註1)的文章,文章雖是2011年撰寫,但對比今日竟是更為貼合、更為剴切,毫無過時之虞。內容介紹香港一個名為《窮富翁大作戰》的節目,每集將請一位或是二世祖(註2)、或是哈佛學子、或是商界翹楚等名流上士,做一個五天的窮人,體驗社會最底層的生活,「體驗『窮』字怎麼寫。」(註3)

  節目目前做了兩季(2009年與2011年),不知何因沒再繼續拍攝,倒覺得是個能長遠運作並持續提供警醒的好節目,就低俗地猜想是收視率不佳罷。

  午餐過後找出節目影片,整個下午一股作氣幾乎將之看完了。

2013年9月1日

美食 | 挑食餐酒館:淺談西方小館



  近一、兩年西式小館在臺灣各地漸漸成一氣候,有別於正式西餐廳的高貴拘束,以及簡餐店的東拼西湊,西式小館試圖以樸實的價格與輕鬆的吃飯氣氛,給予饕客們道地、貼近生活的西方家常料理,它有一個專門的名字,我們稱之bistro。在高雄,這樣的飲食形式仍不是那麼蓬勃,拜訪過幾間類路線的餐館,口味與經營上都有相當的進步空間(也或許是我吃得太少,尚未吃到。)

  在我觀察,西式小館的特色大抵是:使用新鮮踏實的食材、於開放式廚房中料理、家常式的西方風味菜,且莫忘了最大的吸引力在於──它們很可能隨著季節變換不同菜單。既然要選用新鮮食材,當季性必為首要之務,後續的優效應是,高變化性的菜色帶給消費者飲食上的驚喜,客人們的味蕾樂於品嘗多元、無重複性的調味與口感,一個變化萬千的情人,你怎能不愛他?而開放式廚房提供一個更貼近客人的環境,看著廚子們在烹飪檯旁東奔西騁,像不像去朋友家作客主人們忙進忙出的模樣,親切感頓時增值不少。

  當然,酒類是必備的,不論是淺酌的、品酒的、男男女女老中青,三五好友相聚,酒精陪襯,神清氣爽,酣樂也。

  話太多了,趕緊來喫飯吧。是日在西南氣流的豪雨中吃飯,裡外兩世界,顯得格外偷閒。